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专栏 > 信阳市中医药学会 |
信阳中医药文化馆第六十四期中医药知识讲座和义诊活动—— 浅谈中医诊断 |
作者:信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时间:2024-12-08
来源:
浏览次数:次
字号:【大
中
小】
字号:【大
中
小】
|
12月7日下午,信阳中医药文化馆,第六十四期中医药知识讲座在此如期举行。讲座主题“浅谈中医诊断”,主讲人是副主任中医师代思全,信阳市青苗人才15人及广大中医爱好者参与,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代思全在中医领域深耕近40载,有着深厚的学术沉淀,不仅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还曾执教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黄帝内经》课程。凭借多年丰富的工作经验,代思全为大家带来了全方位的中医诊断理论知识。讲座伊始,代思全先从四个方面展开介绍了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一是“司外揣内”,即通过疾病表现于外的症状,来推断体内的情况;二是“见微知著”,提醒要能从微小、局部的变化洞察到明显的整体状况;三是“以常衡变”,以健康的状态作为参照,去衡量异常的病理状态;四是“因发知受”,这是中医学探求病因的重要方法,依据机体在疾病中呈现的症候表现,确定诸如寒、热、风、湿等邪气以及机体的反应状态,进而准确判断病因。 紧接着他阐述了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涵盖诊法、诊病、辨证和病历书写等方面。在诊法方面,着重讲解了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等中医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与手段,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望闻问切”。诊病,也就是辨病,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分析四诊资料对疾病做出判断、得出病名的思维过程。辩证则是依据中医学理论,对患者各类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以明确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性等本质,并概括出完整疾病分型的诊断思维过程。而病历,又称为病案、诊籍,是对患者病情、病史、诊断和治疗等情况翔实记录的文本,古时叫医案,具备法律效力,有着重要意义。随后,他强调了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一是“整体审查”,基于中医学整体观念中人体是内外协调统一有机体的认识,在诊断时强调整体联系的观点;二是“四诊合参”,要求四诊并重、诸法参用,综合考量收集到的病历资料,确保诊断的准确性;三是“病症结合”,鉴于病和症是密切相关却又侧重不同的概念,中医学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便全面认识疾病本质;四是“动静统一”,考虑到疾病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人体正气与邪气不断抗争,症状的变化能提示病情轻重缓急与转归,故而诊断时要做到动静统一。最后,他简要概述了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让大家对其历史脉络有了清晰认识。代思全的讲座让到场的部分青苗人才从中收获颇丰、感悟深刻。 讲座结束后,代思全在中医堂开展了义诊活动,认真为前来的听众把脉,精心分析病情,耐心与之沟通交流,准确开具药方,凭借良好的教学经验、扎实的理论功底,出色的沟通能力以及专业的医术,赢得了听众的一致好评。此次讲座不仅传播了专业的中医诊断知识,更通过义诊活动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为弘扬中医、服务群众、促进健康、造福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让大家对中医这一传统瑰宝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 撰 稿:徐 强 熊永珍 图 片:徐 强 熊永珍 初 审:郭海平 终 审:唐显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