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专栏 > 信阳市中医药学会
信阳中医药文化馆第六十七期中医药知识讲座和义诊活动——结直肠肿瘤的预防与筛查
作者:信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时间:2024-12-30  来源: 浏览次数:   字号:【 字号:【

1229日下午,信阳中医药文化馆二楼中医大讲堂内座无虚席,第六十七期中医药知识讲座在此如期举行。本期讲座聚焦备受关注的“结直肠肿瘤的预防与筛查”主题,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聆听学习,主讲人是信阳市中心医院肛肠外科主任闵连永。闵连永主任是副主任中医师,拥有研究生学历,同时还是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委,专业知识扎实且临床经验丰富,为这场讲座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image.png

讲座内容丰富翔实,共涵盖四个方面。在结直肠肿瘤的概述部分,闵连永主任先是详细讲解了结直肠肿瘤的概念,清晰梳理了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的区别,随后通过翔实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阐述了结直肠癌的发病情况,指出其在恶性肿瘤中排位第三,且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还介绍了相应的死亡率以及生成率等情况。闵连永主任特别强调,结直肠腺瘤属于癌前病变,诸如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息肉等也是相关的早期病变,存在从腺瘤息肉到早期大肠癌再到晚期大肠癌逐步发展的过程,因此预防结肠癌的关键在于预防结肠腺瘤的发生及其进展,而筛查结直肠早癌的关键则在于筛查结直肠腺瘤并进行正确处理。谈及结直肠腺瘤的预防时,闵连永主任着重介绍了建立三级预防体系的重要性。其中,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核心在于预防腺瘤的发生或降低其发生率,具体措施包括调节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推荐高膳食纤维饮食,减少红肉以及加工肉类制品如腌制、熏烤、煎炸类食物的摄入,同时要合理锻炼身体,避免肥胖、长期吸烟和大量饮酒等,此外部分药物也可起到一定预防作用;二级预防旨在降低结直肠腺瘤切除后的再发率,一方面镜下摘除结直肠腺瘤可明显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另一方面要关注摘除后的再发率,通过改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配合钙剂、维生素D、黄连素、叶酸等药物来助力;三级预防属于广义的预防范畴,针对病理报告出现的不同情况,如病理报告提示有腺癌时,则需采取外科手术并清扫淋巴结等相应治疗手段。在结直肠腺瘤的筛查方面,闵连永主任介绍了大便潜血试验、粪便DNA检测、肛门指诊、结肠CT成像、乙状结肠镜、胶囊内镜等多种筛查方法,对每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都进行了透彻分析,并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时间段,明确指出了应采取何种检查方法,比如高风险人群要按相应要求定期做肠镜检查等。

image.png

image.png


而结直肠腺瘤的中医药干预更是讲座的重点内容之一。闵连永主任指出,在祖国医学里,结直肠腺瘤归属于息肉范畴,其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气血瘀滞、起居失常、感受寒湿等,病机涉及脾胃虚弱,湿邪内生,聚湿成痰,久病入络,致使淤血内停,痰瘀互结,客于大肠,久则脏腑受损,病位在大肠,病理因素包含气滞、淤血、痰浊等。治疗原则讲究健脾祛湿、疏肝活血、化痰软坚、温肾健脾、补火助阳、温阳散结等,强调要将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采取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调节患者体质、增强脏腑功能来预防结直肠腺瘤的发生。中医内治法根据脾虚夹瘀型、脾肾阳虚型、脾虚湿蕴型等不同证型进行临证加减用药,例如脾虚夹瘀型用消瘀汤益气健脾、活血化瘀,脾肾阳虚型用温肾健脾方,脾虚湿蕴型用清肠祛湿汤健脾祛湿、活血通络等;中医外治法包括中药穴位贴敷、穴位按摩、穴位埋线以及中药保留灌肠等,通过刺激经络、扶正祛邪、调节脏腑阴阳、疏通经络气血等,能有效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腹痛、泄泻等症状,降低息肉切除后的复发率,尤其对乙状结肠和直肠的息肉更为适用。最后,闵连永主任对前面所科普的内容进行了系统总结,再次强调了结直肠癌的发病现状以及结直肠腺瘤预防和筛查的重要性,点明肠镜是当前结直肠肿瘤筛查的金标准,同时突出了中医药干预在预防结直肠腺瘤发生以及降低其复发率方面的独特优势,尤其是对于多发或反复发作的结直肠腺瘤患者意义重大。

image.png

讲座结束后,闵主任还不辞辛劳地在中医堂为来访群众开展义诊活动。他仔细询问每一位患者的病情,耐心解答大家的疑问,针对用药、检查等方面给予详细的指导,其专业、负责、亲和的态度受到了来访群众的一致好评,大家纷纷表示闵主任此次讲座讲解到位、全面,科普的知识实用性强,让大家收获满满,对结直肠肿瘤的预防与筛查有了更清晰、更深入的认识。信阳中医药文化馆举办的此次活动,不仅普及了专业的医学知识,更是将健康关怀送到了群众身边,为提升大众健康素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撰 稿:徐 强   熊永珍

图 片:徐  强  熊永珍

初 审:郭海平

终 审:唐显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