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春节】新年习俗知多少?


发布日期:2023-01-14 20:51:42  信息来源:未知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年肉;二十七,赶年集;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迎新年。”



春节历史悠久,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北方,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各家各户都开始为新年做准备了,充满年味儿的红色正在渐渐点亮我们的生活,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和温暖将我们包裹。那么,有哪些准备新年的传统习俗是幼儿可以了解和学习的呢?快跟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腊月二十三——小年



年末廿三或廿四日,在民间称为“小年”,从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了。



“二十三,糖瓜粘”指的是腊月二十三这天吃糖瓜的习俗。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返回天庭向玉帝禀报你家的情况,于是家家户户都用糖瓜来祭灶王爷,让他嘴里甜甜蜜蜜上了天庭只说好话,以讨来年越过越甜。



一般北方人在小年这一天会吃饺子,而南方更习惯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取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无论是包饺子还是做年糕,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准备食材,了解包饺子和制作年糕的食材和工具,提升幼儿对食材的认知,比如:制作年糕使用的大米粉,包饺子用的擀面杖、面粉、饺子馅里的蔬菜和调味料等;还可以让幼儿动手参与制作,比如:揉面、擀面皮、包饺子或搓年糕,了解饺子或年糕的制作过程,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


扫尘是年前除旧布新习俗之一,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称“扫屋”。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扫尘的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辟邪除灾、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祈求与愿望。


家长可以引导幼儿在这一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整理玩具和衣柜、擦桌子、扫地等,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磨豆腐。”原来,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老百姓在平日里不是时时都能吃上豆腐的。于是,等到了腊月廿五这天,百姓们就纷纷做起豆腐,以备正月里慢慢享用。“豆腐”与“头富”谐音,承载着人们祈祷富贵、平安的心愿。“腐”音同“福”,又有“接福”的意思。在凡事都要“讨吉利”的农历新年期间,吃豆腐也能讨个好彩头。


现在已经很少有家庭自己在家制作豆腐了,大多是买来的。在这一天,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上网查找豆腐的烹饪方法,和幼儿一起用豆腐制作一道美味佳肴。


腊月二十六——炖年肉


关于腊月二十六,民间还流传着“腊月二十六割年肉”的说法,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故此称为“年肉”。在过去,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较穷苦,而且家里的人又都比较多,因此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条件稍微好点的,也不过是能吃上点窝窝头与野菜,好不容易盼到快过年了,家里的劳力们纷纷开始杀猪,没有养猪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块肉回家,因此,腊月二十六炖猪肉也被称为“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腊月二十七——赶年集


年谣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天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上店赶集、集中采购。春节期间的“上店赶集”虽然也有与往日集市贸易、购缺卖余的内容,但更多的是买卖年节物品,如:鞭炮、春联、神马、香烛、烧纸、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因此,这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



“赶年集”几乎是我们所有人小时候的回忆,也是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因为在“年集”上各种年货琳琅满目,十分热闹。在“赶年集”时可以引导托小班的低龄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年货,可以给中大班的幼儿一定的钱币,引导幼儿尝试购买自己需要的物品,认识和学习使用钱币。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


北方一些地方有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把面发”。到了腊月二十八,就要准备把面发好了,这也有着很吉祥的寓意,“八”和“发”是同音,寓意着发财的意思。对孩子来说,面粉的发酵过程是非常神奇的,家长在发面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认识酵母粉,了解酵母粉在发面时的发酵作用。


腊月二十八还有一个习俗是“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春节张贴之物,迎接新年。孩子们在幼儿园里都已经学过剪窗花的方法了,和孩子动手一起剪一些漂亮的窗花贴在窗户上吧,不仅给这个新年带来一分喜气,还可以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腊月二十九——蒸馒头


蒸馒头,寓意着新的一年日子越过越好,蒸蒸日上,合家团团圆圆,幸福满满。



在山东的胶东地区,腊月二十九蒸馒头就跟大年三十包饺子一样重要,不管多忙,家家户户都要蒸上几锅“花嬷嬷”,这是胶东人对新年的祝福。胶东人蒸过年的大饽饽工序很有讲究,要经过和面、发酵、戗面、揉面、造型、醒发、蒸、上色8道工序。在胶东当地,有一种“开口笑”大饽饽,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许:“饽饽开口笑了,好日子也就到了。”


在蒸馒头时和幼儿一起把馒头做成各种不同的造型,既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增加幼儿的食欲呢。



腊月三十——除夕夜


“岁”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它与新年首尾相连,谓之“挨年近晚、岁穷月尽”,是新一年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此期间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自古就有祭祖、团圆饭、守岁等习俗,经久不息。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清扫庭舍、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三牲指猪、牛、羊,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及三茶五酒奉祀。


除夕,在中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也是整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漫天迎新春。

这些传统习俗是我们的祖辈们传承下来的,也希望这些新年的传统文化能在孩子们身上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