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两个更好”出彩答卷|信阳市卫生健康委 奋斗出彩 绘就健康中国的信阳答卷
发布日期:2024-09-14 16:05:47 信息来源:未知
健康指标持续改善。全市人均预期寿命增幅、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有望提升至30%。
资源配置指标持续提升。全市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8.05张、3.42人、3.66人,排名在全省大幅提升。
群众获得感持续优化。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缩短到15分钟以内,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降到26.58%,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患者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0%以上。
△爱心义诊进社区。
一串串数字,一个个惊喜的变化,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见证着奋进的历程,书写着不平凡的业绩。近五年,信阳市卫生健康系统以健康信阳建设为主线,怀着不进则退、慢进即退的危机感,和奋勇争先、走在前列的使命感,以引领品质生活的格局谋发展,全面推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交出一份出彩的信阳答卷。
打造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
8月31日,信阳市中心医院17位专家在信阳市中心医院淮滨院区坐诊,淮滨及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随着信阳市中心医院淮滨院区的全面启用,信阳市中心医院正式开启“一院三区”的发展格局。为了满足淮滨及周边地区患者的医疗需求,信阳市中心医院非常注重淮滨院区的专业技术力量,派驻不同专业专家长期坐诊,同时不断组织知名专家利用周末前去坐诊。
△“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志愿服务队名医走基层暨“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专项行动走进罗山县。
这标志着信阳打造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迈出了关键一步。信阳还有更宏伟的目标在前方闪耀,利用三年到五年时间,大幅降低市域就医外转率,努力使信阳市成为周边地区居民看病就医目的地。
积极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2021年6月,省卫生健康委批复信阳市中心医院设置癌症区域医疗中心、神经疾病区域医疗中心、泌尿外科区域医疗中心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该中心成立以来,开展核心技术项目223项,在多学科诊疗中,涵盖了肺癌、乳腺癌等61种疾病,覆盖全院66.7%的肿瘤相关临床科室及60%以上的肿瘤相关病种。同时,将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纳入2023年和2024年信阳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近两年依托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专业、市人民医院肿瘤专业、市中医院中医脑病专业、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专业、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创面修复专业等建设14个市级区域医疗中心。目前,各建设单位正从硬件设施、人才培养、合作交流、业务开展等方面全面发力,积极推进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财政补偿体制,深化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施全面预算、全成本核算和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
△信阳市2024年第29个全国爱眼日健康科普进校园。
深化编制制度改革,将医共体内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统筹使用,落实医共体在人员招聘、岗位设置、内部绩效考核、收入分配、职称聘任等自主权。
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促进医院质量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完善市级质控中心体系,建立医院质量管理综合评价机制,对医院质量管理进行量化评价和动态管理。
建设群众家门口三甲医院
7月1日傍晚,息县小茴店镇陈空村72岁的张学彬下地劳作回来感到胸闷气短,胸口伴肩背部疼痛,女儿把他送到镇卫生院。心电图检查结果实时上传到县人民医院,结合问诊很快确定,老人属典型的早期心梗症状。医生及时采用“双抗”疗法施治,老人留院观察至第二日恢复正常,方才出院回家休息。
息县卫生健康委主任夏明程说:“通过分级诊疗,把更多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群众家门口,逐步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推动县域医改向纵深发展。”
在信阳,像张学彬这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群众还有很多,他们因为分级诊疗的推行得到了稳稳地“医”靠。在实际工作中,信阳市以组建县域医(联)共体、跨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3种医联体模式为平台,推进实施分级诊疗,其中,各县级医院牵头本县区内乡镇卫生院共同参与构建县域医共体;由各重点专科牵头组建了儿科等14个专科联盟,转诊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市、县两级医院均建立了以省远程医学中心为依托的远程医学分中心,实现了市、县两级医院与国内、省内部分知名三甲医院,乡镇卫生院与县医院的实时远程会诊,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让群众在家门口便可享受到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
△一条内镜诊早癌,一把电刀斩病魔。
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目的就是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县域内居民不出县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新秩序。
为推动分级诊疗快速落地见效,2019年7月,信阳市全面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市委改革办将其列入年度重点改革事项,建立医共体建设任务台账,实行动态监测,清单式管理。市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督促各县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确保医共体建设按照既定的改革方向迈进。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8个县共组建10个医共体,覆盖32个县级医疗机构、178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正在持续进行深化建设。
与此同时,信阳卫健系统围绕分级诊疗和县域医共体建设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加快信息化建设,商城县、罗山县、新县、固始县已分别建成县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
建立健全医共体外部管理体制。各县均已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医共体管理委员会,明确了医管委工作职责、决策程序及议事规则;制定了政府、卫生健康委、医保局等行政部门以及医共体三方权责清单,厘清职责权限;完善医共体建设成效考核评估办法,明确了考核结果与干部推荐任免、财政补助等挂钩的具体实施办法。
△志愿者正在向群众讲解健康科普知识。
完善医共体内部运行机制。建立内部运行架构,各县均成立了医共体党委,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县医共体牵头医院建立了行政、业务、人员、绩效、药械、财务统一管理运行制度。
蹄疾步稳,随着县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一个个喜人的变化蓬勃涌现。10家县级牵头医院中有7家牵头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178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全部达到国家基本标准,51家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实现胸痛、创伤、卒中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县域全覆盖。
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
“信阳市中心医院淮滨院区以信阳中心医院为纽带,以淮滨院区为载体,实现‘上连北京,下拉基层’,是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县域的重要探索和实践。”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杨帆表示,未来,淮滨院区以信阳市中心医院为依托,借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探索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促进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逐步实现“制度强、服务强”“人民健康水平高、对医改满意度高”的“两强两高”目标。
△表彰2023年度市直卫生健康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
而这只是该市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的一个缩影。目前,信阳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672个(医院130家),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8688张,执业(助理)医师20686人,注册护士22137人,三级医院17家。围绕“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目标,该市持续推进整合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城乡联动”,县域三级医院全覆盖,县级人民医院实现二甲全覆盖,7家县级综合医院、2家县级中医医院和1家县级妇幼保健院达到三级水平;10个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均在向更深层次实质运营阶段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现统筹区域、医疗机构、医保基金、住院病种全覆盖;对标国家服务能力标准,每个乡镇均有一所功能完善、能力达标的乡镇卫生院,其中6家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61家达到推荐标准,提前完成国家2025年目标要求。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建设标准化、运维常态化的卫生室,基本运行经费补助提高到每年6000元。
近五年,全面落实城乡医疗机构对口帮扶机制,通过提质升级与改革攻坚齐头并进,信阳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服务条件不断改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城乡居民就近就医的比例呈现出大幅提升的喜人局面。
△开展2024年“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专项行动和健康促进“三进两建一帮扶”行动。
为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信阳深入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工程,不断完善激励保障政策,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层次、职称结构明显改善。2023年,全市培训乡镇卫生院骨干医师416人,转岗全科(助理)医生290人,家庭医生团队111个、基层卫生技术人员1万名,4人获评河南省卫生健康基层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20年以来,特招医学院校毕业生416名、特岗全科医生83名到县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今年首次公开招聘大学生乡村医生33名。
在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同时,该市积极推动服务功能拓展、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模式创新。启动实施“五结合”创新发展实践样板建设项目,打造全专结合、医防结合、中西医结合、医养结合、安疗结合实践样板20个,5家乡镇卫生院成功创建省级五结合实践样板单位,9家乡镇卫生院入选2024年河南省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单位。发热诊室、全科门诊、中医馆基本实现乡镇卫生院全覆盖;全市设置康复医学科的有38家,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有9家,脱贫户和“三类户”30种大病救治率达99.95%,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惠及26.91万人次,免收住院押金11.37亿元,极大减轻重点人群看病就医负担。
征途漫漫从头越,奋楫逐浪向未来。信阳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许书动表示,在今后一个时期,信阳卫健系统将持续坚持把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全面发力、重点突破,全力以赴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信阳新时代“两个更好”绚丽篇章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