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新冠病毒小知识及常见误区
疫情来临,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一定要做好日常防护不松懈,筑牢个人防疫最严密的防线。要坚持防疫“三件套”(坚持佩戴口罩、坚持社交距离、坚持个人卫生),牢记防护“五还要”(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
医用口罩或以上级别的口罩具有优异的过滤作用,可以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口罩不仅可以防止病人喷射飞沫,降低飞沫量和喷射速度,还可以防止佩戴者吸入。这样保护健康人群降低感染概率,还可以有效阻止病毒在人群中扩散的步伐。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能在两人或多人之间建立起一道由物理距离构建起的屏障。自觉保持社交距离就能减缓病毒的传播速度、遏止人传人。打喷嚏和咳嗽时,含有病毒的飞沫可散布到大约2米范围内的空气中,周围的人可因吸入这些飞沫而被感染。所以当你要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可以不摘下口罩,如不舒适可及时更换口罩。也可以用纸巾或者手肘遮掩口鼻,然后将用过的纸巾投入有盖的垃圾桶,并及时清洗双手。四、勤洗手、正确洗手
如果人的手部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物体,就会通过手接触口、眼、鼻等进入人体从而感染病毒。所以在新冠肺炎预防中,手卫生是一项重要的个人防护措施。洗手时,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每次揉搓20秒以上,大概是唱两遍生日快乐歌的时间,确保手心、手指、手背、指缝、指甲缝、手腕等处均被清洗干净。不方便洗手时,可以使用免洗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空气流通是预防呼吸道疾病重要措施之一。正确的开窗通风应选择晴朗天气或雨过天晴后,避开雾霾、大风、下雨等天气。一般在8:00-11:00及13:00-16:00,大气扩散条件较好,污染物浓度较低,开窗换气效果更好,其中以10:00和15:00左右为最佳,每次通风时长20-30分钟为宜。要注意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对新冠病毒认识误区和错误做法。
市面上很多口罩是不具备防护功能的,像普通棉质口罩、活性炭口罩、时装口罩等,这些口罩与面部的密合性不够,同时结构稀疏,不能起到防护作用。建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的口罩。
多个医用口罩叠加佩戴会增加呼吸阻力和不适感,并且口罩间的摩擦作用力可能降低密闭性,反而影响防护效果。通常情况下,正确佩戴一个合格的医用口罩,就能起到防护效果。很多居民长时间或者多次佩戴同一个口罩,这样大大降低了口罩的防护效果。一次性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用,累计使用不超过8小时。职业暴露人员使用口罩不超过4小时,不可重复使用。误区四、用双手抓住下角向上推起口罩挡住鼻子的方式进行核酸检测在进行核酸采样时,不要用手接触口罩的内外面(污染面),尽量用双手勾住口罩的系带,摘下口罩,待医务人员取完核酸后,再快速戴回口罩。
疫情期间,我们要保持良好心态。出现负面情绪不要着急否定,适度的焦虑更能提高我们对于疫情的警惕。我们可以通过直面情绪,规划未来,做好当下之事来缓解情绪,也可以跟朋友倾诉、听听音乐、看看书、画一幅画、多做运动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而调节情绪。疫情终会过去,让我们共同抗疫,迎接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