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永远的精神家园
发布日期:2010-11-22 09:19:13 信息来源:未知
年少时,我们从《朱德的扁担》、《井冈翠竹》的课文中知道了井冈山。人们提到它,多是景仰的口吻。
青年时,我们认识井冈山,是通过井冈山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等一些概念来不断加深的。
参加了工作,去过一些地方后,有时会想:井冈山与其它名山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好奇心使人向往之。2005年后,因为做党务工作的缘故,对这块红色革命圣地便愈发向往了。
终于有机会踏上井冈山这块有着红色历史的土地参观学习了。那时,当我走近那片土地观察时,又有了一个惊奇的发现:这里的土壤正是红色的。那是否早就预示了这里终将成为中国红色革命政权蓬勃发展的土地,中国革命力量的源泉呢?
徜徉于井冈山市的茨坪街区,惊奇之余只有感叹了!你会发现整洁的街道、花园绿地以及街道两旁的宾馆、商店,人工湖和小商品市场似乎与其它城市并无差别。这个群山环抱、高山之巅的玲珑城市给我以无尽的遐想。
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了解井冈山斗争史,目睹馆中陈列的大量革命史料和文物,让人回想到当时革命斗争的腥风血雨。据说,毛主席1965年重上井冈山时,曾在《念奴娇·井冈山》里写道:“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指的就是这座富有民族风格的博物馆。可见,38年间,在这位伟人的眼中,井冈山的变化也并不大。以致在井冈山的两天以及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在思索井冈山的变迁,极力想像战争年代的井冈山与今日祥和、安宁的井冈山发展的内在的关联。
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参观碑林及代表井冈魂的19位英杰的塑像园。井冈山碑廊上邓力群同志的书法题词:“上井冈山伟大,下井冈山也伟大”,令我驻足良久。
在“井冈山精神”的洗礼下,再去品尝当年的红军饭——红米饭、南瓜汤会觉得格外香甜。看来,环境和精神因素对人的影响力的确很大。在此后的参观活动中,我想进一步印证这些感悟。
当我们来到龙潭景区的五龙瀑布时,真切地感受到了井冈山自然的魅力。远观瀑布如飞珠溅玉,激起一阵轰鸣。奔腾的溪水,犹如一条银龙在山间呼啸穿梭,在山石的罅隙间左冲右突,冲下陡然中断的河床,跌入几十米落差的龙潭,如此下跌5次,形成了梯状的五个气势磅礴的瀑布和深潭。融入这样的自然环境,令人有这样的感慨:其实再艰苦的生活也处处充满着美好,只是用什么样的心境去发现、去感悟罢了!当年那些意气风发、激情乐观的红军战士,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不但顽强地生存下来,而且打败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当年红军的大无畏精神及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不正是在这优美的景色中孕育而生的吗?
参观小井红军医院是件并不轻松的事情。看看药房里一组小小中药柜的抽屉上贴着的十多种当年医院医生及战士们自己所采的中草药标签;看着治疗台上贴着盐水溶液标签的瓦坛,那是用来为受伤红军将士消炎止痛的;再看那听诊器,还是用木柄与橡皮管所连接的,手术刀片也是用铁制成的。可见当时红军医院的医疗条件是何等的简陋与艰苦;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用这么简陋的设备,还是治好了许多红军将士身体的创伤。我们在此能够领悟的已不仅是卫生工作者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而且还有他们为理想信念而奋斗所折射出的时代的光芒。
我国著名的健康科普教育专家洪昭光说过,心理平衡观三山: 井冈山、普陀山、八宝山,三山归来不心烦。井冈山海拔不过千余米,与三山五岳相比,并不算巍峨挺拔,但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探访。人们希望在这片土地中寻找力量之源,为团队及自我注入开拓创新的精神动力。
我顿悟井冈山的变迁了!其实,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墙面上的标题大字已经告诉了我们:井冈山——永远的精神家园。
原载2010年11月17日《信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