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名 医


发布日期:2011-06-29 10:55:22  信息来源:未知

 

名医的名气不是“吹”出来的。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的《韩非子·喻老》中有一篇《扁鹊见蔡桓公》,记载了神医扁鹊四次见到蔡桓公并提醒他,有病要及时医治。蔡桓公不信,没过多久就死了。扁鹊给蔡桓公这个“超级患者”诊病,仅用了中医“望、闻、问、切”四种方法中的两种,便确诊了桓侯的病情。神医治病的一些小故事载入了韩非这个古代大思想家的著作,在《史记》这样的正史中也能读到扁鹊的传记。凭借韩非子,扁鹊不仅在他生活的时代留下美名,而且流芳千古。

扁鹊的名气更多来自于患者的口碑。扁鹊本是一个民间医生,他到处行医,治病救人,他高超的医术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欢迎。当代也有这样的名医,著名眼科专家唐由之就是一个这样的人物。他虽有多次为国家领导人治病的经历,却依然不择病人,不嫌贫富,不论强弱,在他的眼中,所有的病人都一样,他都尽全力为他们解除病痛。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使他蜚声海内外。

名医成名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精湛的医术和创新精神;二是为人称道的医德医风。如:医圣张仲景创造性地著成《伤寒杂病论》;扁鹊首创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我们读毛泽东写的《纪念白求恩》,知道诺尔曼·白求恩是一名国际主义战士。但鲜为人知的是,白求恩作为一名著名胸外科医师,他的胸外科医术20世纪30年代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已享有盛名。他在为八路军提供医疗救治服务中,发明了移动式血库,解决了战场上为伤员进行输血的难题,他发明的几种革新性的外科手术器械,至今仍被使用。唐由之的独创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科疑难病症。他用中医几近失传的金针拨障术治好毛泽东的老年性白内障眼病时,年仅38岁,当时是北京广安门中医院的眼科主治大夫。说起唐由之,人们总会对这位治好人们爱戴的伟大领袖眼疾的人表示无比崇敬。

名医成名,机缘也很重要。现在,老百姓希望名医越多越好,关于这一点,从那些有病乱投医,瞄准名医,不惜辗转千里花费万金的患者身上可以找到答案。过去,人们对医生的评价多为口口相传,全靠患者的口碑。现今,更有借助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宣传的优势,医生成名有了更好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国家有鼓励医学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医院已树立起科技兴院、人才兴院的发展理念,医生们的创新意识、建功立业的信念和热情在不断增强,卫生部门对树立、宣传先进典型的推动等,这些都是成就名医大家的良好条件。  

前几年,我市卫生部门实施了树名医、创名科、建名院的“三名战略”,涌现出了一批“名医优护”。他们不仅获得了“白求恩杯”、“天使杯”等奖杯,还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口碑。作为一名医生,获得金杯银杯不如获得患者的口碑,得到金奖银奖不如得到患者的夸奖,在广大患者心目中建立起良好的口碑是医生最大的荣耀。正如人们常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不想成为名医的医生不是好医生。这些“名医优护”中,也说不定会有名医大家或者获“南丁格尔奖”的优秀护士出现。

今天,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呼唤大师的时代,作为一名有理想、有抱负、有才华的医生,只须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铸就一把患者爱不释手的“金喇叭”,那么,患者就会去吹奏大医精诚的时代颂歌,从而也定会有更多的名医之名为我们所耳熟能详。 (马 林)

(选自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5月出版的《信阳杂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