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信阳市卫生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文集


发布日期:2014-03-03 16:36:28  信息来源:未知

2014年信阳市卫生工作会议

经验交流材料

二〇一四年二月二十七日

2014年信阳市卫生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之一:

多措并举  狠抓落实

切实做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

罗山县卫生局局长 张绪彤

(2014年2月27日)


  罗山县辖19个乡镇,275个行政村,总人口76万人,全县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1个,村卫生室275个,乡村医生610名。近年来,我们按照上级要求,结合罗山实际,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有效破解了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难题,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健康发展。2013年,全县网上采购药品共4500万元,配送药品4200万元,配送率93.8%,药款支付率95.3%。全县基本药物制度运行呈三大特点:一是“两降”。即药品价格下降30%左右、门急诊次均费用下降20%左右;二是“两增”。即基层医疗单位门诊量大幅度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量大幅度增加;三是惠民。据统计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全县共减轻群众药品费用负担3000余万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广泛宣传基本药物政策

  首先,开好乡村医生大会,充分宣传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在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之前,我们及时召开了全县乡村医生动员大会,就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内容,国家对乡村医生补偿政策等,进行详细的讲解。之后,每年均召开了两次全县乡村医生大会,对乡村医生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行再动员、再培训、再强调。二是多种形式深入广泛宣传。利用标语、讲座、宣传车、传单、展牌、宣传栏等形式,持续不断地宣传,同时,在村卫生室张贴“药品价格公示表”和“温馨提示”,让老百姓知道国家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政策,知道什么情况可以付款,什么情况可以不付款,如何举报等,畅通举报渠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加强药品的采购与管理

  一是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采购计划上报卫生院,由卫生院统一进行采购,统一收缴货款,配送企业将基本药物直接配送到村卫生室。原则上村卫生室每月采购药品不得超过两次。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编制好的药品采购计划连同本辖区村卫生室药品采购计划一并上报县卫生局,经县卫生局审核确认后,通过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平台报送给药品配送企业。三是药品配送企业在收到县卫生局提交的基本药物网上采购订单后及时响应和确认,原则上在48小时之内要安排配送人员进行配送。

  三、强化对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监管

  村卫生室点多面广,难以监管。我们监管的主要办法是:

   (一)明确责任。明确乡镇卫生院是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责任主体,院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院长是具体责任人。将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纳入乡镇卫生院目标管理,并实行责任追究。

  (二)出台规定。我们借鉴外地经验出台了《罗山县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管理规定》(试行),对卫生室监管的内容、监管的方法、各自的责任和违反规定的处罚措施都有明文的要求,并将此《规定》下发到每个村室。

   (三)选准抓手。以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为抓手,全力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四)合同管理。要求各乡镇卫生院与本辖区村卫生室签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合同,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权力、责任和义务,依据合同的条款加强对村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监管。

   (五)落实经费。我县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在经费补偿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目前我县对村卫生室的三块经费:新农合一般诊查费、30%-40%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每千人5000元的补偿经费实行打捆使用,每月按时给乡村医生发工资的办法,半年考核,年终核算,我县乡村医生最多的领到4万余元补助,少的也在2万元左右,稳定了我县乡村医生队伍。 

   (六)强化监管。建立联动管理机制,加大对卫生室的监管力度,组成由药政股、医政股、疾控股人员组成的检查组每周一到周三常年不间断的对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一体化工作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发现问题现场下达整改意见书,定期将检查情况在全县范围内通报。同时县卫生执法监督所成立专门的二个督导科室,配备二台专门车辆,依法依规对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七)加大处罚。针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精神,及时进行处罚。对不按规定采购药品的村卫生室,第一次给与警告,责令其向购买单位退货,第二次仍发现有自采药品的,做下架处理,也就是现场盘点,就地封存。县监督所依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下达执法文书,对屡教不改的做停业整顿直至取消其行医资格处理,不再享受国家对乡村医生的一切优惠政策。

  我县虽然在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面想了一些办法,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群众的期望和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村卫生室点多面广,靠高压监管还不是办法,有些做法尚不成熟,有待于完善和提高。下一步我们一定继续按照市局与上级的要求,认真学习兄弟县、区的先进经验,下更大的气力,做更大的努力,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各有关政策,加大对村卫生室的监管,确保我县村卫生室更加规范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2014年信阳市卫生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之二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积极探索协作医疗改革新路子

——息县开展协作医疗服务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息县卫生局局长 施庆华

(2014年2月27日)

近年来,息县在新医改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取得了一定成绩,尤其在综合支付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实施了县、乡、村一体“政府购买、分级诊疗、分段服务、合同管理、绩效支付”的协作医疗服务模式,展开对患者医疗服务提供管理的新尝试,取得初步成效,得到世卫组织、世行专家和卫计委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健康报》、《河南日报》、《医药卫生报》、《信阳日报》、《医学与社会》杂志等多家媒体对我县的先进做法也进行了充分报道。

一、目标和思路

1、目标。从政府管理“健康”出发,以患者需求为中心,引入市场机制,整合全县医疗卫生资源,建立为患者提供连续性、一体化全程服务与健康管理的有效体制和运行机制,在促进患者合理流动的同时,实现在适宜的地点、时间,为服务对象提供适宜服务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即:“政府购买、分级诊疗、分段服务、合同管理、绩效支付”。

2、思路。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卫生信息平台,将医疗、患者、预防紧密结合,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按照“安全适宜、有效可行”和市场规律,建立服务购买方和服务提供方之间的购买和协作机制,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引导患者合理流动,增强服务体系对患者需求的主动适应性,为患者提供疾病全程管理和连续性服务,以安全、有效、便捷、价廉的全程健康管理和服务,担负起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任。

二、主要做法

1、创新思路、制定方案、精心设计、开展试点。2012年3月,县卫生局印发了《关于开展“协作医疗服务,整合卫生资源”的通知》,县项目办制定了《息县协作医疗服务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县卫生局成立“协作医疗服务领导小组”,各医疗机构设置了协作医疗服务联络科。确定县医院和6个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协作医疗,选择脑梗阻、阑尾炎等4个病种先行试点。并选择两个乡(夏庄、项店)和村级开展慢病乡村协作医疗。通过试点完善协作医疗的具体操作,总结经验,逐步扩大病种和实施范围,强力推进,力争达到县域内以县级医疗机构为核心,乡村网络为依托,竞争有序、服务适宜的新型卫生服务协作联合体。

2、坚持原则,患者自愿、认真实施、突出重点。基于协作医疗服务制度的目标,明确了开展医疗服务制度的6项原则:患者自愿、分级诊治、就近转诊、安全有效、资源共享、无缝衔接。建立起有效、严密、实用、畅通的就诊渠道,坚持病人需要,患者自愿,以提供整体性、连续性医疗服务为重点,通过分级分段、就近方便、安全有效、经济实惠的手段,疏导病人追求健康,合理就医。

3、确定路径、有效监管、明确职责、不断完善。根据协作医疗的制度需求,组织制定了病种协作服务的核心路径,不同机构在标准核心路径的基础上进行完善,确定个性化辅助路径,按照核心路径实施跟踪监管,出院复核,确保质量和效率。各机构根据自身能力、路径情况进行费用分解和分配,经过谈判、签订协作协议予以实施。

为保证其客观公正、竞争有序,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县乡村三级机构的具体职责。县级医院职责:起草协作医疗临床路径,制定诊疗方案和符合本机构条件的住院诊疗、康复操作、转诊指导等服务规范。乡镇卫生院职责:提供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慢病管理和随访、健康教育与促进、门诊统筹诊疗、制定相关疾病诊疗计划和符合本机构条件的住院诊疗、康复操作、转诊指导等服务要求。村级卫生室职责:提供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慢性病管理和随访、健康教育与促进、门诊统筹诊疗、康复协助、转诊指导等服务,根据各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及时调整服务分配。各级路径由县领导小组协调审定备案。   

制定了息县协作医疗的设计框架(见图1)。

 

图1 息县协作医疗的设计框架

4、坚持标准,明确条件、无缝衔接、服务规范。县域内的协作医疗是基于分级诊疗的多机构协作服务,各级医疗机构按照职责分工,相互协作。各机构间的协作载体为转诊服务,标准为临床路径。按照转诊条件和原则,乡、村级医疗机构将病人转至县级医疗机构,病情稳定后,依据下转条件,县级医疗机构将病人转到乡、村医疗机构,转诊病人持“协作医疗服务转诊单”及诊疗相关材料和信息,到相应的医疗机构就诊,按照疾病临床路径单继续各项治疗和康复。

 5、合同管理、签约谈判、绩效支付、奖惩兑现。一是签订服务协议与开展培训,提高协作服务意识。签定“协作医疗服务协议”,建立例会制度,为基层机构培养合格业务人员;县级医疗机构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解决技术难题,指导基层按照规范路径开展医疗服务,获取服务报酬。二是自主选择协作单位,引入竞争机制。全县各乡、村级医疗机构根据自身情况和地理位置选择两所以上上级医院作为协作医疗单位签定“协作医疗服务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三是制定考核办法,建立奖惩机制。县卫生局制定《息县新农合协作医疗服务考核办法》,监督医疗服务协作工作的实施,协调整合县合管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代表政府购买服务。定期对各定点医院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绩效支付。

三、取得成效

1、整合资源,促进了医疗机构优势互补。协作医疗开展以来,对重点监测的6个病种统计,县乡两级共转诊患者2027例,其中县乡之间转诊726例,乡村之间转诊1301例,分级诊疗得到实现,优化了医疗服务资源。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病人得到合理的分流;县级医院的住院病人在急性治疗稳定后,转诊到乡、村两级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有效的改善了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医疗资源闲置现象;既节省了医疗费用,又为其他急需住院的疑难危重病人创造了救治机会。提高了县级医院床位的周转率,增加了医院收入的空间,医务人员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致力解决疑难重病和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工作。

2、提高了效率,促进了医疗质量普遍改善。我县协作医疗是在临床路径下按病种分组分类支付实施的,核心临床路径是县级按标准路径制定的,乡镇协作单位在县级医师指导下按临床路径规范执行。实施协作医疗后,协作医疗管理的病种在县级医疗机构住院天数虽然减少,但患者治疗标准没有降低,两周再住院率没有发生,临床路径吻合度一致,治愈/好转率均未降低,达到我县临床路径下按病种分组分类支付质量考评要求,医疗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3、科学的衔接,有力地促进了健康促进与医疗服务的结合。疾病的管理和治疗达到及时、便捷、连续、规范。农民经村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筛查,查出隐患的疾病,能及时得到治疗;通过慢性病管理和随访、健康教育与促进、延缓慢性病发展的进程,防止并发症发生,慢性病患者原有疾病加重或出现复杂变化,通过协作医疗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延误诊疗时机;通过统一的路径管理,医疗服务得到规范,诊疗技术得到提高;使居民健康管理与疾病治疗得到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卫生服务。

4、防治结合,健康管理成效更明显。乡、村两级实施高血压、糖尿病协作医疗后,防治结合,加强了对患者的健康管理,规范了正确服药,有效地控制血压和血糖的升高,调查统计,在实施协作医疗前后,协作患者的规范服药和有效控制率均发生了明显变化(见表1) 

表1   息县协作医疗促使慢性病管理有效

病种

规范服药率(%)

有效控制率(%)

协作医疗前

协作医疗

差额

协作医疗前

协作医疗

差额

高血压

  63.2

  87.6

  24

  61

70

9

糖尿病

 54.8

 92.6

 38

 65

92

27

5、医患满意,降低了农民就医负担。医疗机构之间开展协作医疗是通过双方谈判协商的,各医疗机构增加了收入增长空间,达到相互之间的利益最大化;方便、及时、快捷的就医模式,节省了患者的部分医疗费用和生活费用等成本,患者满意度提高,出现双赢和多赢的新局面。

实施检查结果通用,县、乡互认,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检查,降低了病人的费用和新农合基金超支的风险;康复期患者就近进行康复治疗,也降低了患者及家属生活成本。

由于县乡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不同,乡村两级的费用比县级费用低,统计发现通过协作医疗次均费用和自费比有所降低。

6、信息支撑,加快了协作医疗的进程。通过“息县新医改系统”,在全县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区域协作医疗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信息、业务和管理的一致性、连续性、有效性、便捷性和可控性。按照息县“信息卫生”理念,建立标准统一、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区域卫生信息体系,挖掘区域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的潜在能量、为多方协作促进发展服务。 

总之,我县在医疗制度改革和创新方面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协作医疗已走出了坚实的一步,但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探索力度,拓展思路,拓展思路,合力攻关,持续改进,不断完善,逐步扩大覆盖病种和实施范围,为医改作出新贡献。


2014年信阳市卫生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之三: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能力

有效降低参合农民县外转诊率

淮滨县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  郑锋

 (2014年2月2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好!我汇报的题目是《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能力,有效降低参合农民县外转诊率》。合理控制参合农民县外转诊就医,是建立分级诊疗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参合农民实际受益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新农合基金安全的有效措施。为合理引导病人就诊,我县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下面,我就淮滨的具体做法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做一简要汇报,恳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提升服务能力,满足群众需求

一是大力提升县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县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第二人民医院的整体搬迁和县中医院改扩建的完成,使我县医疗机构布局更趋合理,县级医疗机构总床位数由380张增加到840张,县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二是持续开展乡镇卫生院环境卫生综合整治。2012年,主要在示范乡镇卫生院或准备申报示范乡镇卫生院的7所卫生院试点。2013年,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在全县19所乡镇卫生院全面铺开。全县乡镇卫生院拆除危房、修建水冲式厕所,消除卫生死角,对院内进行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各乡镇卫生院均设立了文化宣传板报、文化墙等,宣传卫生知识。乡镇卫生院的面貌焕然一新,为群众营造了一个干净、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三是高标准规划建设乡镇卫生院。2013年初,我局明确要求对照乡镇卫生院建设的小康标准,要求 9所未达到小康建设标准的乡镇卫生院,积极争取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从卫生院周边扩大用地面积,解决建设用地不足问题。对于周边的确没有扩大可能的卫生院,采取整体搬迁。整体搬迁以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为支撑,通过挖掘自身潜力、处置旧资产和卫生局统筹政策性资金倾斜来解决整体搬迁资金问题。目前,谷堆乡卫生院正在实施整体迁建,全县其它乡镇卫生院建设用地问题基本解决。两年来,全县乡镇卫生院总床位数由230余张增加到600余张,每家乡镇卫生院平均床位数由15张床位增加到35张。达到了农村人口每千人1-1.2张床位的标准要求。四是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训和引进。近年来,通过“51111”工程、面向农村医疗卫生机构选拔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通过“双千工程”,为全县医疗机构招录了160余名高校毕业生。争取县政府和县人事部门的支持,为县中医院引进2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乡镇卫生院引进9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鼓励医疗机构外派人员进修学习,要求乡镇卫生院每年派出10%的专业技术人员到省内外三甲医院进修学习,专业技术人员10年要轮流进修学习一遍。每周定期组织县级医疗机构专家到乡镇卫生院授课。2013年,通过“522行动计划”,对全县19所乡镇卫生院从事妇产科、放射科、B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卫生信息化等工作的95人进行了技能和业务知识培训。为全县医疗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五是乡镇卫生院文化建设初见成效。全县乡镇卫生院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统一标识、标牌,部分乡镇卫生院还制定了院训、院歌、院旗和院徽,打造墙体文化,制作荣誉榜,文化内涵建设被不断赋予新的内容,逐渐形成明晰系统的医院文化,并逐步深入到每一个职工心中,文化建设正引领全县乡镇卫生院整体向着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六是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步伐。全县19所乡镇卫生院全部安装、使用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数字化医院综合管理系统,县人民医院已实现了医院管理数字化,做到了医院管理系统(HIS)、影像传输系统(PAC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互联互通,并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通了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满足了基本医疗需求。

    二、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

为让广大参合群众了解转诊转院政策,我们印发了《淮滨县新农合转诊告知书》,介绍了办理转诊流程、定点医疗机构选择范围、结报流程、补偿比例以及相关法律责任等事项,并开展了进村入户宣传。通过电视台和互联网,以及在县合管办大厅、县内定点医疗机构设置宣传栏等方式向参合农民进行广泛宣传。在县内定点医院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县外转诊就医的相关政策,让医务人员和参合农民充分熟悉和掌握转诊相关流程和政策,方便群众就医,避免了参合农民因不知晓政策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三、完善转诊制度,控制县外转诊

一是明确转诊权限。指定唯一转诊医院,缩小转诊权限。我县取消过去所有县级医疗机构均有转诊的权限,指定技术力量强、综合实力大的县人民医院为唯一能办理县外转诊的医疗机构,以改往日混乱的转诊局面。二是规范转诊程序。参合农民因我县治疗效果不佳或治疗条件有限,需转至县外就诊,必须经县医院经办医师进行转诊初审,确认必须外转治疗的,如实填写《淮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转诊转院审批表》,报科主任复审,科主任确认签名后送院合管办备案加章。经分管农合副院长或院长首批后,同时携带患者身份证、《合作医疗证》到县合管办办理审批及电子转诊手续。三是实行目标管理。 严格控制县外转诊,将县外转诊率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卫生局与县人民医院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作为总额预付控制指标之一。要求县人民医院将县外转诊率控制在全县参合农民住院总数的10%以内。县人民医院将县外转诊纳入科室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医院与科室、科室与医师层层签署目标考核责任书。 四是建立登记制度。逐级建立新农合转诊登记备案管理制度。县人民医院各临床科室、县人民医院合管办及县合管办认真做好每位转诊患者的登记备案,记录参合患者个人信息、疾病名称、外转原因、转诊审批经办人、登记时间等。并逐月进行整理、备案、归档保存。五是规范补办转诊。参合农民因病情危急,未及时办理转诊手续直接外出住院或外出期间因急诊就地住院,以及外出农民工或长期居住在外地发生疾病需住院者,患者或其家属须在住院之日起两个工作日内向我县合管办电话告知,报告患者个人信息、有关病情、诊断、就诊医院信息等情况。县合管办登记备案,患者或其家属在报告后五个工作日内,携带相关材料到县合管办审核,补办转诊手续。

 通过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宣传、规范转诊管理,有效引导病人合理分流,合理就医,防止小病大治,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使卫生资源的效益得到了更加充分地发挥。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杂症才到大医院”的总体目标,减少了农合基金浪费,提高了基金使用效益,确保了基金运行安全,减轻了农民就医负担,提高了参合农民的受益水平。

以上汇报是我县新农合管理工作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定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同志们批评指正。


2014年信阳市卫生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之四:

高标准建设 规范化管理

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商城县人民医院院长 胡方成

 (2014年2月2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院在改善就医环境,  提升服务能力方面所做的工作向大家作一汇报,不妥之处恳请批评指正。2013年,在市卫生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以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宗旨,紧紧围绕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深入开展2013年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通知》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医疗系统“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60条》。通过改善就医流程、改善就医模式、改善就医环境,努力争创人民满意医院。在2013年全县行风政风民主评议中,我院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一、改善就医环境   

通过积极争取项目,投资2.1亿元,历时三年完成了医院整体搬迁。新院占地面积130亩,现业务用房60000,编制床位800张,为实现老区人民“病有所医”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13年门、急诊量53万人次,出院病人2.2万人次,门诊量增加38%,住院患者增加25%。

新院建成后,门诊设立总值班室,24小时受理各方面的服务;完善门诊导向标识牌;门诊收费处配对讲机、验钞机显示器。病房全部配备窗帘、陪护椅、网络电视,宽敞明亮的患者休闲活动室、让患者吃上暖心饭的微波炉、方便患者洗涤的凉衣阳台,24小时供应热水,处处体现着家庭化、人性化、现代化,让患者感受到“宾馆式”医疗服务。后勤服务全部实行社会化,聘用20人专门负责电梯运行,持证上岗,做到文明服务。建立了安防中心,安装了监控探头、配置巡逻电警车、聘请了保安人员10名、交通协警2名,成立了巡防队,24小时安全巡查,确保病人车辆和财产安全;扩建停车场并进行规范管理,院内车辆有序停放。配套建设职工食堂和病人营养食堂及便民超市。通过对卫生保洁、洗涤、空调、电梯维保、食堂、超市等全面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方便了患者就医,有力的提升了后勤综合服务能力。三层连廊纵贯南北将门急诊楼与病房楼有机连接起来,为患者开辟了就诊快捷通道,无论外面刮风下雨,患者都将全程无忧,且将三层连廊巧妙布局,营造成一道亮丽的“文化长廊”,将医院概况、光辉历程、领导关怀、专科名医、优秀团队、核心文化等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医院发展的辉煌成就。尤其是专科名医栏目为患者自主择医提供了指南。院区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休闲亭台、小桥流水、假山鱼池点缀其中,既可促进病体康复,又愉悦了心情。

二、改善就医模式  

为了实现医院的现代化、精细化、信息化、无纸化管理,医院先后投入1000万元建成了“两个中心”(即计算机数据中心和远程医学中心),“二个平台”(即信息化软件系统平台和区域卫生平台),完成了以“门诊一卡通”、“临床电子病历”为核心的32个信息子系统的部署,共90个科室实现了信息化管理。门诊一卡通的使用,改变了原有的人工挂号、收费、记帐、开单,实现了从门诊办卡到诊室看诊、检查、治疗、输液、取药的一卡式全程管理,并为就诊患者建立门诊电子档案,有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全面了解和掌握,收费实行末端记费,杜绝了错收、少收、乱收费现象,让患者看明白病,花放心钱。一卡通的使用,减少了门诊“三长一短”现象发生,门诊人次由原来每天500人次上升到高峰期的2000人次,门诊就诊流程更加优化,工作效率更加高效,病人就诊更加便捷。临床电子病历在各病区的使用,使医生护士从繁重的医疗文书书写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用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上,真正做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了病人。同时,依托信息技术,临床医疗文书书写和保存实行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通过对药品的分级管理,临床用药更加合理规范;通过每天为患者提供一日清单,使科室收费更加透明。目前,我院信息化建设达到了省级医院水平和标准。

三、改善就医流程  

新院整体搬迁使用后,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均是老院的4倍,布局合理,流程科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步入宽敞明亮的门诊大厅,有6名导诊护士为门诊病人导诊服务,并为病人提供开水、填卡、轮椅等温馨服务。大厅内2块大型LED显示屏,不间断播放就诊须知,医疗服务体格和健康知识。大厅设有4部自动扶梯和2部垂直电梯,帮助病人轻松便捷送达各诊疗区。门诊设24个诊疗候诊区,各诊疗区采取“一医一患”诊室,候诊区与诊疗区相对分开,既保护了病人隐私,又改善了就诊秩序。收费处、药房、检验科、口腔科等窗口采用半开放式服务,一律采用低台、透明门窗,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每个病区均设有中心监护屏,便于医护人员直接观察所有监护的患者病情;病房设有单人间至4人间不同规格,备有无障碍病房和VIP病房,可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病房内卫生间、淋浴房、衣柜、数字电视、中央空调、中心供氧、中心吸引、中心呼叫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

以上是我们在医院建设和发展工作中的点滴成绩,是在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借鉴学习各兄弟单位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取得的,但是与兄弟医院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下一步我们将“狠抓内涵,提升水平,努力打造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主要是三个方面上水平一要管理上水平。医院要加强医疗、护理、院感、药剂和病区秩序等方面的管理,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借鉴大医院管理模式和经验,使管理水平与新院建设标准相适应,使内涵建设与硬件建设相适应,以更好地发挥医院的整体效益。二要医疗技术上水平。在与河南省肿瘤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医院的基础上,与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建立技术协作关系。采取“请进来、送出去”、“远程会诊”等方式,借助外力求发展。聘请解放军总医院和省市专家来院坐诊,提高医院知名度和诊疗水平;选派技术骨干到国家、省级以上高规格医院进修深造,强力提升技术水平标杆。三要整体服务上水平。医院和全体医务人员要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强化职业责任,尽职尽责、精益求精,不断满足大别山区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解决大别山区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努力实现“大病基本不出县”的目标,从而更好地落实中央医改政策,实现医改提出的总体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为创办全市人民满意的卫生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2014年信阳市卫生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之五:

互惠互利 共谋发展

开创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新局面

信阳市中心医院副院长  任书伟

(2014年2月27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实际行动,目的是提高基层医院的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在总结第一轮对口支援工作的基础上,2013年,我院与潢川县人民医院和淮滨县人民医院签署协议,共同启动了第二轮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由于我院精心组织,政策有力,受援医院全力以赴,积极配合,派驻人员克服困难,努力工作,不仅圆满完成了当年度既定任务,还在我院和受援医院中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反响,形成了良好的开局和氛围,为今后对口支援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对派驻人员职称晋升实行加分的政策和对管理人员实行轮流派驻的形式,构成了我院第二轮对口支援工作的两大特色。

按照会议的统一安排,现在我将市中心医院组织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的主要做法与大家交流和分享,希望为我市广泛开展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确定工作原则  强化政策保障

2013年1月16日,我院办公会专题研究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按照国家卫计委和河南省卫生厅相关政策和要求,对第一轮对口支援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统一认识,扎实推进”为第二轮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要的工作原则。会议决定对潢川县人民医院和淮滨县人民医院的对口支援工作,统一由医务科组织实施,力求同步推进,取得成效。制定了《2013-2015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方案》、《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和《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派驻人员管理办法》三个主要文件。同时,配套了相关管理规定,建立了派驻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在组织领导和管理架构方面进行了较为完善的顶层设计,从而使第二轮对口支援工作获得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决定对派驻人员在保持原待遇不变的情况下,给予伙食和交通费用补贴,派驻所需的相关费用全部由我院自行承担,并对派驻人员职称晋升给予具体的优先政策。

二、细化管理措施  凸显正向激励

我院对口支援工作方案内容务实,措施具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如在派驻形式上,采取了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同时派驻的方式。专业人员主要面向职称晋升的中、高级技术人员,专业涵盖医、护、药、技,派驻时间6个月。管理人员主要面向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院感科、临床药学等科室,兼顾其他管理部门,实行每月轮换。在待遇保障方面,保持派驻人员原岗位、职务不变,工资、奖金和福利等享受原科室同等待遇,并由我院支付。派驻人员每月给予1200元的伙食和交通补贴。在职称晋升方面,对派驻的职称晋升人员给予满3个月加1分,满6个月加2分的政策支持。涉及派驻人员工作、生活所需的租房及配套设施等费用,均由我院承担,不给受援医院增添负担。

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凸显了我院对对口支援工作的正向激励,带来了医务人员参与对口支援工作的极大热情。各级、各专业医务人员积极响应,数日之内,60多名医护人员踊跃报名并签署承诺书。此举彻底改变了以往靠指派、动员人员参加对口支援工作的做法,真正做到了变被动为主动,打开了对口支援工作新局面。

三、充分调研会商  满足受援需要

2013年5月28日,我院邀请潢川县人民医院和淮滨县人民医院座谈对口支援工作相关事宜。在结合第一轮对口支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受援医院的发展需求和愿望,确定了支援专业,明确了工作内容,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并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书。受援医院积极帮助我院租住房,添置物品,解决水电汽暖等生活必需。现在,两地派驻人员住处均配置了电视机、空调、热水器、无线网络及必要的生活用品,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为派驻人员安心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扎实工作结硕果 对口支援见成效

我院派驻潢川县人民医院的三位专业人员,在支援期间共完成门诊量近1000人次,参加会诊讨论29例次,进行业务培训或讲座11次,教学查房60次,协助转院6人次。开展了糖尿病患者营养评价”、“CT增强”、“血液灌流”3项新业务。其中,开展的CT增强技术,填补了该院空白。

我院派驻淮滨县人民医院的三位专业人员,在支援期间共完成门诊量1700余人次,参加会诊讨论14例次,进行业务培训或讲座7次,教学查房48次,手术示教12例次,协助转院6人次。开展了“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小腿骨外露”,“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多段骨折”,“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中药熏蒸治疗慢性疼痛”等4项新业务和手术。

我院派驻的管理人员均参与了受援医院日常管理工作。医务科岳峰科长按照二级甲等医院评审细则,针对受援医院实际进行了建议性工作分工,并就对口支援相关政策、意义和我院工作思路在受援医院办公会和全院中层干部会上进行宣讲。所有管理人员除深入科室进行调研和现场指导外,还多次组织由院领导、职能部门、受援科室和派驻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了解科室需求和发展愿望,梳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科室与院领导搭建了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其中,潢川县人民医院在我院管理人员的帮助下,实现了直线门诊,完成了急诊科的规范化设置和改造。

五、支援形式多样化  积极互动重实效

2013年,我院免费接收受援医院专业人员进修学习5人次,为受援医院培养了人才,传授了适宜技术。潢川县人民医院更是选派领导班子成员4人次来我院进行1-3个月不等的观摩学习和交流,此举不仅增加了双方的沟通和了解,也创新了对口支援工作的形式和内容。

2013年10月,我院选派拔尖人才在两家受援医院开展大型巡诊、义诊活动。同时,我院派驻人员也参加了受援医院在当地进行的大型义诊活动,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014年1月17日,市卫生局对我院和受援医院对口支援工作进行年终巡视,实地考察派驻人员住处,了解派驻人员生活情况,走访了受援科室,听取受援医院建议,并举行总结座谈会。会上,受援医院畅谈了对口支援工作为医院和受援科室带来的可喜变化,赞扬了派驻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同时,对派驻管理人员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市卫生局领导和支援、受援医院领导还为派驻人员颁发了《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证书》,极大地增强了派驻人员的荣誉感,激发了派驻人员的工作热情。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了对口支援工作的内容和内涵,为对口支援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志们,2013年是我院第二轮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的开局之年,虽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距国家卫计委、河南省卫生厅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差距。我们有决心在市卫生局的领导下,与受援医院共同努力,将对口支援工作进一步做好做实,使其真正成为惠及医院双方、造福一方百姓的民生工程。

2014年,我们将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卫计委《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方案(2013-2015年)》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对口支援工作机制,拓展工作内容,丰富工作内涵,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县医院能力建设,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以提升受援医院服务能力为主线,统筹安排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集中发挥我院资源优势,踏实有效地推进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深入开展。